编辑推荐:
《批评家之死》在文本内外均呈现了某种公共道德和文艺理想的巨大梦魇 小说还未正式出版,就让作者身陷巨大争议,甚至差被捕狱 字句间流动着强大的反讽力量,折射出寓言家般的睿智光芒,让爱智慧的人常常会心一笑 请勿思考,让他人代你思考。 请勿怀疑,让他人替你否定。 权威即真理,表演即真相? 谎言的后果并非死亡,而是无尽的荣耀。 这是德国文坛泰斗马丁·瓦尔泽创作的一部充满哲人智慧、具有高度启蒙性的妙趣横生的讽刺杰作,以德国当代文坛和电视媒体时代的文化霸权为揭露和讽刺的对象,映照出的却是人类普遍意义上的道德困境和内心迷局。本书语言蕴含浓郁的智性美感,洋洋铺陈出的隐喻和讽刺也因此水到渠成、直指人心。阅读的体验,犹如随着书中角色艰难的调查,一同不断摸索前行,试图看清雾中风景。其间,瓦尔泽天赋的幽默、睿智和一针见血的书写特质不断得以凸显。真相的揭晓并没能带来水落石出的清透,只是让现实与虚幻的边界更显模糊…… 瓦尔泽的文字,机智而富有哲理,我深深佩服。 ——莫言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之后,*伟大的德语作家是谁?当然是马丁·瓦尔泽。他是当代的歌德。 ——李洱(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是除德国大主教之外,对德国人影响*的人。他的《迸涌的流泉》和《恋爱中的男人》等作品就体现出他为什么是德国人心灵世界的精确的刻画大师。 ——邱华栋 (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这部针砭文坛内幕的讽刺作品写得妙语连珠,逸闻趣事信手拈来……瓦尔泽从未写过如此优秀、如此泼辣的篇章。 ——德国《焦周刊》瓦尔泽这部小说得益于一种屡试不爽的搭配:犯罪,性,精神病,宗教,政治,无处不在的滑稽描写。统揽一切的,则是失意者的尖刻眼光。 ——霍斯特-尤尔根·格里克(德国评论家)
内容简介:
“能够毁掉作家的人,才能做批评家。”这句让人惊诧的论断出自《批评家之死》中的主角之一安德烈·埃尔-柯尼希的原型,德国“文学教皇”,大批评家马塞尔·莱希-兰尼斯基之口,且是他奉为圭臬的人生座右铭。2002年,马丁·瓦尔泽写出了这部针锋相对的《批评家之死》,讽刺的矛头直指兰尼斯基,没成想却在德国文艺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震荡…… 广受追捧的文学批评家安德烈·埃尔-柯尼希离奇死亡。作家汉斯·拉赫不久前为其小说新作被埃尔-柯尼希大加贬损而向批评家当面发出了威胁,因此被认定嫌疑重大而遭逮捕。汉斯·拉赫的朋友,学者米夏埃尔·兰多尔夫坚信其无罪,就此展单方面的调查,先后遭遇各色人物:警察、作家、学者、出版家等等。他与他们逐一交锋和对话,一幅德国当代文坛的写真图景也由此逐渐显现出来。随着调查深,事件的样貌被不断修改和重塑,人心陷言语的迷宫,悬念迭生,真相却依旧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
作者简介:
马丁·瓦尔泽 德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927年生于德国博登湖畔瓦塞堡,是当代德语文坛中与西格弗里德·伦茨、君特·格拉斯等齐名的文学大师。主要作品有《惊马奔逃》(1978)、《迸涌的流泉》(1998)、《批评家之死》(2002)、《恋爱中的男人》(2008)、《死亡中的男人》(2016)等。他曾于1981年获毕希纳文学奖,1998年获德国书业和平奖,另外也曾获黑塞奖、席勒促奖等重要文学奖项。其作品数度在德国引起强烈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