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Facebook或任何网路社群上发表的个人资讯,是你未来潜在的包袱。故意、意外或未经同意的资讯,在网上流窜分享,而且永不消逝。网路能掩饰我们的身份还是揭露我们的身份?建立我们的人气还是毁坏我们的名誉?使用网路越自由,越使我们深陷更多不自由。我们正处於网路青春期阶段。网路像个十来岁的孩子,呈现所有青春期的性质:莽撞的、不受约束的、任性的、无惧的、实验性的、不在意行为後果。网络传播资讯的自由越大,可能是个祝福也是个诅咒。国际知名的隐私法权威,为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两难寻求平衡点。分享八卦和散布谣言似乎是人类的天性,网路提供了比现实生活中更能畅所欲言的空间。网路始终不停地发展扩大,每天有超过65000部影片在YouTube上发表,过去七年全球已成立5亿多个部落格。但稍作仔细回顾就会发现,一九九○年代中期人们才开始大量使用网路。换句话说,网路正处於其青少年阶段,而冗长的法律制定程序及难以界定的模糊地带,使它更显得自由不受拘束,却也引人忧虑。网民集结的意见暴力加上「人肉搜索」可能让某人名声毁於一旦,无论强势的政治人物或普通小学生,都可能招到网路欺凌。另一方面,人们越是上网,就越有可能将生活细节��露到网路空间去,在无形中也为他人及自己设下陷阱。作者提供了大量个人名声因网路而遭受永久损害的惊人案例,如狗屎女、星际大战小子、手机贼、幽灵教授……无不发人省思。丹尼尔.沙勒夫为个人隐私法的权威。他透过这本著作确切的点出,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不容置疑的重要性,而法律则须在这两项看似对立的权力间,极力作到平衡。这是生在网路世代的我们要面对的两难困境,我们要如何捍卫人们的言论自由,并同时确保攸关个人名声的资讯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