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以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纪录片的真实性、纪录片的功能和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具体的研究方法,既有作为创作参与者的主位体验,也有对于纪录片理论长期的学习后运用系统的知识进行的客观观察和思考。同时,本书采用影视纪录片研究中常用的文本分析的方法,搜集了大量纪录片影视资料和研究材料。为了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所述观点,书中所举例子均来自受众范围比较广、认可度比较高的纪录片。一部经典纪录片,带给观众的一定是全面的震撼,本书从不同角度举例分析,因此同一部影片的例证会出现在不同的章节当中。本书所涉及的参考文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纪录片研究、叙事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笔者通过对这三个领域的相关资料和著作的整理后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纪录片迎来了真正的繁荣期,与纪录片相关的研究高潮迭起,对它的关注也开始从外延走向内涵。全书分为七个部分。本书一开始根据纪录片*基本的“真实性”的特点进行了真实影像系统的论述。在具体分析和阐述纪录片定义的基础上,表达了纪录片的美学诉求,指出纪录片的审美价值、社会教化、历史记录等功能。纪录片不仅是一个名称、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方法,而“方法”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发展阶段发展和变化。因此,进入第二部分,通过真实与虚构在不同时期的纪录片文本中相互纠缠、相互博弈的状态,对世界纪录片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和解读,旨在系统、全面地研究客观再现与创作者主观能动性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部分、第四部分表明了笔者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观点,重点论述纪录片的真实性与主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在纪录片表现真实的背后所隐藏的内涵。在前几部分对于纪录片理论架构和知识体系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接下来的内容从创作的角度出发,尝试探寻纪录片制作的实践路径。分别从纪录片的选题、叙事手法外在的表征体系三个大的方面展开,将创作与理论意义相结合。在第六部分的“叙事”内容中,从叙事视点的角度切入,简单整理了中国纪实类电视节目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通过对中国纪录片发展过程的剖析,我们能够对媒介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