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复调艺术思维是文学现实还是理论假说?对话与狂欢彼此矛盾吗?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看待话语对话性一说的对话泛化?怎样分析话语的对话性?超语言学诗学对语文学研究有何意义?言语体裁观对语言学和文艺学的贡献究竟在哪里?如何把俄国思想家的理论应用于对现当代文学的阐释?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书突破了纯文艺学与纯语言学的视角,立足巴赫金“更多是一位哲学家”来整体阐发其哲学理路,借助“人格两分法”认清独白思维诸倾向(主要是惟我型与惟他人型思维倾向)与反独白思维诸倾向 (主要是狂欢与对话思维倾向)的互动关系,由此从一个新角度把握了他的学术创新并发展了文本分析的几种方法,特别是话语对话性分析的辩证法与对话法,作品中可能存在复调、狂欢与独白因素的创作思维特征综合分析法。同时本书分析了巴赫金哲学的认识论意义,对巴赫金的对话观与洛特曼的对话观进行了比较。本书也对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一些质疑,如狂欢理论是“ 科学神话”、复调小说理论因无法阐释许多现代小说而需要嫁接到米兰·昆德拉的对位理论等,做出了有力的回答,这些回答在某种意义上也展示出我们面对巴赫金理论时如何“接着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