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45年7月,“二战”接近尾声,哈里.杜鲁门、温斯顿.丘吉尔、约瑟夫.斯大林齐聚德国柏林郊区的波茨坦,召开会议,磋商世界的和平。赴会代表们下决心要吸取教训,避免1919年《凡尔赛和约》中前辈们所犯的错误。然而,在如何结束眼前的战争、如何处理战败国、欧洲重建方案、战后各国利益划分等问题上的激烈争论和暗箱博弈,撕裂了代表们的愿望,使他们黯然认识到,这场谈判所塑造的世界新秩序,注定会支配战后世界一百年的走向。本书聚焦“二战”后期的一个历史细节――波茨坦会议,用精到而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苏、美、英三国之间矛盾重重的利益诉求,也对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艾德礼等政治人物做了生动的素描,是世界格局变迁、地缘政治划分方面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1、新史观、新发现:二战后期诸多国际会议,正式文件之外,大国首脑多有私下交易,如波茨坦会议“对战犯的甄别标准”“对波兰的出卖”“对日作战的时间”等问题,本书均有所披露。2、史料全面深入:除了基本历史档案外,作者还参考了丘吉尔、杜鲁门、斯大林等当年参会者的回忆录,甚至采访了若干健在的与会人和相关事件当事人。3、好评不断:作者是美国陆军学院教授、国家安全与战略研究协会首任主席,出版过多部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大国博弈的著作。4、现实意义:本书反映出来的西方大国谈判的思维方式乃至手段,对于现今的中国对外政策、与美国的博弈,有着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