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的原义为古代竖立在宫、庙门前用以识日影的石头,其在书法上的意义是指刻有文字的石碑,故又称碑刻;帖的原义是写在丝织物上的标签,其在书法上的意义则是书写、摹刻、椎拓在缣素、纸品上的文字,两者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碑帖并称,则是指石刻、木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但实际上,甲骨残片、钟鼎铭文、秦砖汉瓦、流沙坠简、六朝造像、唐人写经,亦属于广义碑帖的范畴。
自结绳画卦,演为书契,垂绪秦汉,津逮晋魏,钟王称雄,唐代中兴,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碑帖。成形之书,始于三代,盛于汉魏,而后演变万代,枝叶纷繁,书体有甲骨金文、篆籀隶分、章草楷行、图籍汗漫,不胜枚举。我们从中选取流传有绪的名陴名帖,以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