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宝阳悦读网
VIP购买
分类页面广告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作者: [美]巫鸿 著,肖铁 译,巫鸿 校
格式:
mobi/epub/pdf/awz3
浏览量:
107次
扫描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温馨提示:书籍来自网络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学习试读,下载后请24小时内删除,侵权删(联系:1401211620@qq.com)

所属分类:
点击下载
收藏该图书
图书中部
图书详情
内容简介:
  寒烟衰草,古木遥岑,丰碑特立,四无行迹,观此使人有古今之感。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废墟”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该何去何从?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在全球语境中思考中国的美术和视觉文化,分析了一系列丰富的传统和当代视觉材料,包括绘画、碑拓、建筑、摄影、电影、印刷品,以及装置与行为艺术,讲述属于中国的 “废墟的故事”。

作者简介:
  巫鸿(Wu Hung)
  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两项荣誉的大陆赴美学者。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p>  巫鸿(Wu Hung)</p> <p>  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p> <p>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玛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成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两项荣誉的大陆赴美学者。</p> <p>  其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以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的多项研究,古代美术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1996)、《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2010)、《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2012)等。</p> <p> </p> <p>  肖铁(译者),作家。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4年又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研究生院东亚文化系。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居美国,执教于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p> <p>  著有长篇小说《转校生》、《飞行的杀手》,小说、散文集《红房子》《坚硬的早春》等。作品曾获冰心图书奖、北京大学创新奖等。小说《井》译介至国外。小说散文集《成长的感觉》《树的回忆》,散文《登龙骨山》《壶口的瀑布》,短篇小说《标本》《红房子》《坚硬的早春》等。近期翻译有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大教堂》。</p>显示全部信息
详情数据包
0.2864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