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曾国藩逝世后,光绪二年(1876),由光绪帝亲自下诏,曾国藩的门人李瀚章编纂、李鸿章校勘,编刻了传忠书局版的《曾文正公全集》。包含【《首卷》一卷、《奏稿》三十卷、《十八家诗钞》二十八卷、《经史百家杂钞》二十六卷、《经史百家简编》两卷、《鸣原堂论文》两卷、《诗集》四卷、《文集》四卷、《书札》三十三卷、《批牍》六卷、《杂著》四卷、《求阙斋读书录》十卷、《求阙斋日记类钞》两卷、《年谱》十二卷】《曾文正公家书》(《曾国藩家书》)十卷附《曾文正公家训》(《曾国藩家训》)二卷,刊于光绪五年(己卯,1879),晚于《曾文正公全集》三年。在曾国藩的所有著作中,影响最大、传播最为深广。【《曾国藩家训》共收文章121篇,一篇《日课四则》,其余的120篇书信,一篇写于咸丰六年(1856)、一篇写于同治九年(1870),其余118篇皆写于咸丰八年(1858)至同治六年(1867)之间。】《曾国藩家训》基本上是一个五六十岁的父亲在十年间写给一个二十岁到三十岁、一个十岁到二十岁的儿子的书信汇编。(曾国藩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曾纪泽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曾纪鸿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咸丰八年(1858),曾国藩48岁,曾纪泽20岁,曾纪鸿11岁;同治六年(1867),曾国藩57岁,曾纪泽29岁,曾纪鸿20岁。)在《曾国藩家训》里,曾国藩对于他的两个儿子,是不同的人生角色。(是慈父,亦是良师,亦是益友。)《曾国藩家训》的核心内容则是学业教育和家风建设。对子女的教育涉及修身、治学、持家。《曾国藩家训》一书,语言醇厚,感情真挚。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的方法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可谓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学体悟和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