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王阳明:一切心法 豆瓣评分:8.0(792人评论):普通读者罕有知道,王阳明原是一个被翻案的奸佞。《明实录》里的王阳明不但奸邪,还很有几分色厉内荏的丑态,是一个墙头草一般的投机分子。他纵兵屠城,窃夺他人战功,散布异端邪说蛊惑人心,以邪教教主的姿态享受着信徒的阿谀与供奉。于是我们每个人对王阳明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自己对史料的采信方式以及认知误区之有无或多寡。是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很耐人寻味的事情。《道可道 : 《老子》的要义与诘难》 豆瓣评分:8.2(184人评论)这本书首先是一本更新换代型的《老子》读本。作者结合的考古材料和前沿海内外研究成果,以缜密的考据和分析破旧立新,把所有重要的疑难问题都推到了证据和逻辑所能达到的极限,并力图扫清每一个思维死角。这还是一本充满思辨趣味的书,一本丰富的文化史。作者以《老子》的文本为线索,从历史上复杂的阐释与实践中勾勒出道家学说恢宏的文化版图,而跨学科地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社会科学的眼光,以当代的人文素养,反观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逍遥游 : 当《庄子》遭遇现实》豆瓣评分:8.5(70人评论)一个坚定地鄙薄《庄子》的人如何最终投向了《庄子》,一个真诚相信《庄子》的人又真的可以在现实世界里驾驭虚舟、逍遥往来吗?《逍遥游》从历史人物与《庄子》的爱恨纠葛入手,除了“ 务虚”地辨析《庄子》的要义,还“务实”地描述出一幅幅“当《庄子》遭遇现实”的冲突画面。《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豆瓣评分:8.6(144人评论)与本系列的其他作品不同,这是一本轻松诙谐的小书。在如今这个“禅”已经被无数的励志读物打扮成心灵鸡汤的时代,本书势单力薄地以《坛经》为经线,厘清“禅”乃至整个佛学的本来面目,并为《坛经》清晰梳理出其印度佛学的理论背景,有理有据地挑战着“禅宗是中国本土佛教”的传统看法。纸上卧游记 豆瓣评分:8.2(792人评论)本书第一站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出发,沿途经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德尼•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按照乌托邦的经典旅行线路,带你领略不曾存在过的风景。第二站经停小站颇为频繁,从《于丹论语心得》到《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途经过《不抱怨的世界》《论语言的起源》《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奢侈与资本主义》《茶之书》以及《论语》,进行一场“励志书的诡计和学术书的情感”之旅。第三站穿越到遥远的中世纪,从《有闲阶级论》到《科文特加登广场女士的哈里名录》,一览“哲学问题和贵族精神”的风貌。最后经过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春秋大义》《大学的兴起》组成的“语言之岛”我们将重返起点。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豆瓣评分:8.8《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圣典,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经典的种种所谓正解与误读不断地冲突、互补、融合、灭亡、新生,许多由不靠谱的考据引申出来的“大义”真实地在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又不断衍生出新的义理与新的政治思想。《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豆瓣8.4分(281人评论)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古人所面临的伦理上的两难困境,其中不乏一些相当有趣的问题。诸如亲情与国法孰先孰后;法律条文是否应该向全社会公开;敌人阵营里的起义者是否应该受到我们的热情接纳;一切的侵略战争是否都是非正义的;在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见利忘义是否才是唯一合乎道德的选择……全书以学贯中西古今的现代视角反观古代中国社会,叙述旁征博引却流畅自然,直抵观念核心而不晦涩难懂。即便是最普通的读者也能看懂全书,在妙趣横生的文字中寻踪索迹,从中洞悉真知灼见,体会到智慧与思辨的趣味。《少有人看见的美》(熊逸首部艺术作品)豆瓣8.4分(143人评论)这本以绘画为主题的书里,作者以强烈的个人视角为切入点,从思想角度解读艺术名作,进而剖析伟大艺术作品背后指涉的社会问题,从而让艺术在社会学和哲学的维度更增添了新知色彩。该书为当代著名思想隐士熊逸的唯一一部艺术文化随笔,有极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它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学术读物,它无意引起任何感动,只希望激发一点思考。如果你恰恰和作者一样,也是一个对智力趣味情有独钟的人,并且对美术史怀有几分兴趣的话,那么你就是这本书所要寻找的读者。最美唐诗关于诗歌,人们的审美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旧有的唐诗选本未必适合现在的时代,《唐诗三百首》是清代的蒙学读物,《唐诗选》也已经是几十年前的选本了,带着那时特有的时代烙印。这本《唐诗的唯美主义》,选讲的是一些风格上带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诗歌,是唐诗中最美丽的那些作品。
作者简介:
:熊逸 中国当代重要的一位思想隐士,隐于市而专心著书的人。读熊逸的文章让人想到令狐冲,那个武侠世界里的自由主义者,独孤九剑以无招胜有招,破尽天下招式。他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受哈耶克和波普尔的影响甚大。他的真知灼见在思想界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熊氏书,想见其为人……”熊逸著作的长处也是可贵之处在于领悟和摆脱,领悟还好,就怕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摆脱。其实,他是对某种习惯成自然的思维方式的摆脱,为此,抱守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一部分人会感到很愤怒。他个人对佛学感兴趣,对其错综复杂也困惑。这是一个带着光环的圣物,他却分析出光环怎样构成的,所以那些神秘兮兮的人就愤怒。因为,人家不需要明白,需要有一个东西崇拜。而他干的事儿,正是与他们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