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先秦儒家代表春秋时期以来的精英阶层思想,墨家代表战国时期一般社会阶层的思想。墨子学于儒家,又不满儒家的仁爱等主张,遂展开对儒家的批判。孟子与荀子站在儒家仁义的核心价值立场上,对墨子“非儒”进行了回应。孟子重点批判了墨家的兼爱学说,又对墨学有所吸收,融入其性善论与仁政学说中;荀子侧重批评墨家的节葬与非乐学说,重点阐发了礼治思想。墨家与儒家后来“穷”“达”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在坚持思想主体性的同时,善于根据时代需要回击异端的批判,又可以吸收包括异端在内的思想学说。先秦儒墨的思想纠葛,使得墨学精华皆入于儒。《先秦儒墨关系研究》揭示了影响孔子、孟子、荀子之间思想的变迁的墨学因素,这有助于澄清先秦儒家与墨家思想的演进历程,进而把握早期儒家与墨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先秦儒墨关系史是精英思想与社会思想的互动与交融,构成了古代“精神觉醒”时期思想史发展的主线,开创了中国文化包容传承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