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 从化论的角度,阐释和理解人类与机器的关系。 2. 这是我读到过的有关人工智能和人类关系的有道理的学说。 ——陆汝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界、人工智能界、计算机界三大领域重大奖项华罗庚数学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成就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3. 大学生、科技工作者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读一些像本书一样的有真知灼见的科技哲学著作,加深对人与科技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 ——李国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超级计算龙头企业曙光公司创立者、董事长 4.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湖南大学教授李仁发联合推荐,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凯龙作序。
内容简介: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以前所未见的程度塑造和撼动支撑人类社会的每一根支柱,经济发展、社会关系、政治结构、流行文化,无不如此。机器——无论是狭义上的硬件装置和设备,还是广义上的软件、算法和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今天,人与机器的关系不仅愈加紧密,而且机器的能力在很多领域都正在逼近甚至已经超越人。这使一系列问题亟须被认真审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是近乎单向的创造与被创造、主宰与被主宰吗?人类是否能始终将机器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失控的机器会不会如马斯克、泰格马克等人预言的那样,将对人类形成存在性威胁,甚至将人类推向灭亡? 理查德·道金斯曾有一句名言:“鸡是一枚鸡蛋制造另一枚鸡蛋的工具。”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是否也会如此微妙?在《协同化》中,借鉴达尔文化论的思想,作者爱德华·阿什福德·李从生物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研究出发,提出机器与生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在探索人机关系时可以将机器视作一种“生命”。两者间并不是简单的创造与被创造、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而是更像两种不断化、相互影响和塑造的生命间的共生关系。作者认为,随着人机关系越来越紧密,两者正在从互利共生走向任何一方都离不另一方的专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