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新时代的旧读者。葛兆光教授在学问上求新求变,不断辟新领域;读书习惯却多少显得有些“保守”,还在遵循三十多年前所受的学术训练,在日记本和电脑上做笔记和摘抄。在这些读书笔记中,我们既能发现他一些学术观的萌芽,也会看到专业论文里无法容纳的思考成果。 2、优秀学者的同情心和理解力。真正的历史学家“既要有学理的训练,又要有对人生万花筒的体验”。在葛兆光教授的眼中,每个学科的成果都能为思想史提供独特的启发,而今人的视角也可以拿来观照历史上被忽略的角落。 3、专业史家如何读“闲书”。面对日趋专业化的学术研究、日趋浮躁的读书心态,葛兆光教授读“闲书”的启发还在于,他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之所以读书,是为了让视野变得更阔,而不是让心智变得更狭隘。
内容简介:
作者在读书时一直注重用纸笔做文摘、札记和提要,并记录心得。本书是他在1994年到2011年间泛览“杂书”所作的笔记和摘钞,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他对思想史问题的持续关注,以及敏锐地从其他学术领域发现问题线索的能力。作者自谦要借此到专业之外透一口气,实际上却在不经意间了一扇窗,让读者得以窥见他的读书生活。
作者简介: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教授。原籍福建,1950年出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92年起,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2006年至2013年担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9年获选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全球学人”。著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